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

〈陰陽西瓜路〉


日本香川縣西瓜,770元一個
        假如你在714日,一個月亮光光的晚上行去海灘,看到一些面目模糊的東西搶食西瓜。那你不要驚,你應該在發夢;假如捏一下都未醒,那你不要驚,前面應該是玩Ocamp。如果都不是,那你都不要驚,但我祝你自求多福。假如你碌神上身,那你要打999 ,因為很快會有東西在海上浮上來。那些面目糊模的東西,食飽就會帶浮上來的東西,走上最後一程‥‥‥

        那些面目模糊的東西其實很新潮,既喜歡舐叉燒,也喜歡食西瓜。不過,他們可能都不知道,西瓜不是中國食物,更不是行家洋鬼子的食物。假如他們在下面玩過《街霸》,以為Blanka可以扔西瓜,便以為西瓜是南美食物,那就錯了。雖然他們有點法力,但誰估到西瓜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,一個寸草不生、水源不至的地方呢?


蘇丹的西瓜,特別出名
        陰間雖然太多人與車,但未必有仙人掌。西瓜同仙人掌一樣,都是沙漠植物。沙漠無水,它有深長的根吸地下水;沙漠大風,它有長長的莖蔓,長至四至五節。沙漠溫差大,西瓜既可抵抗40度高溫,亦可抵禦3度的低溫;沙漠猛太陽,西瓜無猛大陽根本生長不了[1]。所以今日,非州的蘇丹及南非,西瓜很出名。陰間太凍無太陽,一定無西瓜食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至今在埃及,仍有把西瓜核烤成小吃
        在公元前4000年,有傳埃及和利比亞已種植西瓜[2]。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,埃及出了舉世聞名的法老王——圖坦卡門。他出名,不是因為施政昭著;他出名,是考古學家在帝王谷找到「圖坦卡門面具」。此外,在圖坦卡門的墓地,考古學家還找到無數西瓜核,足證圖坦卡門愛食西瓜[3]。其實,埃及人食西瓜頗為特別,除了會食瓜肉,還會將核曬乾,烤成小食,風俗至今不衰。

圖坦卡門的墓地發現很多西瓜核
其後,西瓜從埃及去到古希臘。很多古希臘科學家,如「醫學之父」希波克拉底(Hippocrates)都曾提及西瓜。不過古希臘人根本不懂食西瓜,只是將西瓜用在醫學方面。所以,西瓜在古希臘少人注視,除了醫書外,希臘的文學作品都無提西瓜[4]。這點,古洋鬼子就不比不上中國鬼子了。

古希臘人不懂貨,中東人就很識貨了。西瓜騎着駱駝,在九世紀左右由埃及傳去花剌子模(即今日烏茲別克一帶)。當時花剌子模將西瓜賣去巴格達,價格不平,每個西瓜要700個迪爾汗銀幣[5]。其後,中東種西瓜越來越厲害,阿拉伯旅行家伊本‧白圖泰(1304-1377)盛讚伊拉克的西瓜,話它們綠皮紅瓤,極為甘甜,不過他食完肚痛[6]。食完肚痛的西瓜,白圖泰喜歡食;食完不肚痛的西瓜,白圖泰就更喜歡。他話食西瓜,都是食花剌子模的好,講到花剌子模西瓜獨一無二,瓜核曬乾後,更是乾果最美[7]

        西瓜在九世紀在中東,十世紀就到中國。當時中國正於五代時期。五代有文官叫胡嶠,他隨軍到回紇(今日甘肅一帶)時,看到回紇人搭棚種西瓜,技術相當成熟。一試之下,發覺它味甜,外型像中國冬瓜[8]。不過,胡嶠應該沒有帶回種子[9]。到了南宋,洪皓(1088-1155)出使金國時看到西瓜,發現南方無,就將種子帶回南方[10]。果然,如他說,他帶西瓜回國三十年後,西瓜在南方盛行,處處食西瓜。連大詩人范成大(1126-1193)都是西瓜迷,年年食西瓜[11]

當范成大正在食西瓜時,歐洲打到七彩,十字軍開始東征(1095- 1270)西瓜騎着戰馬入西歐、中歐等地。當時塞爾柱帝國 (1037-1194,即今日以色列、敘利亞、伊朗等地及部分土耳其等地。)勢力極大,拜占庭帝國向西歐借兵守護國土。不過,西歐人曲解意思,教皇烏爾班二世更發表演說,指前往耶路撒冷解放東正教的人免去罪罰。加上,當時流言四起,更指回教人在耶路撒冷逼害基督教朝聖者,於是十字軍九次東征中東,趕走異教徒回教人[12]。西瓜就是透過多次東征中,在埃及帶回西歐。在15世紀,英法德澳試行種植,但他們只稱西瓜為Melon,只當是甜瓜一類。

想不到BLANKA 都有FIGURE
        是人都知,西瓜英文不是叫Melon,而叫Watermelon15世紀發現新大陸,西瓜就坐16世紀英國移民船去美洲。在18世紀英國在美洲已有13個殖民地[13],西瓜大概在17世紀在麻省及佛羅里達州種植。當時美州人認為西瓜多汁鮮甜,絕非甜瓜,才改稱「Watermelon」。至於Blanka 喜歡的南美西瓜,在19世紀初才試種。

        時至今日,西瓜不但可以食,還可以用來拋。當有人溺斃,據說死者是不知自己死了。若屍體不上岸,就去不到極樂世界。所以人們要拋西瓜,等鬼大哥食飽,就會同死者講:「你已經死了。」死者知死,就會浮上來上路。所以,西瓜在陽間有傳播路線,在陰間也會帶你上路‥‥‥




[1] 主根深1米,根群主要距離主根周圍的20-30 CM。見戴照義、郭蘭、郭鳳領主編《西瓜裁培實用技術》,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, 2007P.8.
[2] 德空多爾著:《農藝植物考源》,商務印書館,1940 P. 139
[3] Krystyna Wasylikowa, Marijke van der Veen: “An archaeobotan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Watermelon, Citrullus lanatus Matsum.& Nakai”, published in journal “ Vegetation History and Archaeobotany, Volume 13, issue4, P.214   
[4] Alfred C. Andrews : Melons and Watermelons In The Classical era , Osris, 1958 , P.368-375
[5] 黃盛璋:〈西瓜引種中國與發展考信錄〉,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
[6] 馬金鵬譯《伊本白圖泰遊記》,遼寧人民出版社,1985157頁。
[7] 馬金鵬譯《伊本白圖泰遊記》,遼寧人民出版社,1985296頁。
[8] 《新五代史卷七十三夷附錄》:「(胡嶠)自上京東去四十里,至真珠寨,始食菜。明日,東行,地勢漸高,西望平地松林鬱然數十里。遂入平川,多草木,始食西瓜,云契丹破回紇得此種,以牛糞覆棚而種,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。」
[9] 黃盛璋:〈西瓜引種中國與發展考信錄〉,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
[10]  李樹田主編:《長白松書松漠紀聞》:「西瓜形如匾蒲而圓,色極青翠,經歲剛變黃。味甘脆,中有汁,尢冷。《五代史四夷附錄》云以牛糞復棚種之。予攜以歸,今禁圃,鄉囿皆有。亦可留數月,但不能經歲仍不變黃色。」長春:吉林文史出版社,1986年第1版,第40 頁。
[11] 見范成大〈西瓜園〉:碧蔓凌霜卧软沙,年来处处食西瓜。形模濩落淡如水,未可蒲萄苜蓿夸。」詩題更注:「味淡而多液,本燕北種,今河南皆種之。」
[12] 塞西爾‧莫里松著、馮棠譯:《十字軍東征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00年第1版,p.14-17
[13] 包括今日的麻省、新罕布夏州、羅德島州、康乃迪克州、紐約州、賓夕法尼亞州、新澤西州、德拉維爾州、馬里蘭州、維珍利亞州、北卡羅納州、南卡羅納州及聖喬治州。

2 則留言:

  1. 有些地方不知怎的highlight了
    可能要執執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噢,搞好了。個BLOG 唔知點解會係咁。

    回覆刪除